雖然說技術中立沒錯,但自帶“避風港”屬性的平臺不會一直風平浪靜。
此前,《羋月傳》在北京衛視、東方衛視熱播時,網上的“盜版、盜播”事件頻出,如今,由樂視獨家播放的網劇《太子妃升職記》似乎也遭遇“盜版、盜播”侵擾。百度云盤等云盤平臺上出現的盜版內容,難免令人產生“網盤不禁,盜播不止”的感覺。
那么,不法分子利用網盤實施盜版、盜播現象緣何屢禁不止?網盤平臺又該如何健全機制避免淪為“犯罪工具”?在貼吧過度商業化引發廣泛爭論后,云盤業務會否因平臺主動監管過弱致使侵權視頻內容泛濫,成為下一個讓各大巨頭們“頭疼”的業務呢?
網盤盜播鏈條:存儲、鏈接、支付,形成交易閉環
自從以網盤、云盤等為代表的云存儲服務“走紅”之后,云存儲服務不僅成為普通網民備份私人文檔、圖片、視頻等資料的重要工具,也日漸成為不法分子傳播盜版、盜播影視作品的全新渠道。
一般而言,不法分子利用網盤盜版、盜播熱播劇牟利時,會分為三個步驟,第一步,將盜版、盜播視頻上傳至網盤、云盤,然后成為下載鏈接;第二步,利用微信、QQ或淘寶等平臺,發布銷售信息;第三步,通過微信支付或支付寶收款后,對外提供下載鏈接。
可以看到,不法分子利用網盤實施盜版、盜播時,將視頻存儲、下載鏈接以及支付收款,實現了有效分離或多平臺化,其結果是,視頻版權人主張維權時會困難重重。
首先,鎖定盜版、盜播銷售信息需耗費大量精力。由于不法分子多通過微信、QQ、淘寶等第三方平臺發布或傳播盜版、盜播視頻銷售信息,這些平臺多具有一定的私密性,使得版權人在盜版、盜播傳播初期很難發現。
其次,清理盜版、盜播視頻鏈接要占用大量時間。當版權人在公開渠道發現盜版、盜播視頻銷售信息后,通過“釣魚式”溝通,才有可能獲得盜版、盜播鏈接,更重要的是,由于網盤或云盤廠商眾多,使得版權人逐一通知云盤服務商溝通清理侵權鏈接,需要占用大量時間。
網盤盜播泛濫:“避風港”原則被平臺誤讀致監管缺失
表面上看,“云存儲”服務商,僅為用戶提供了內容上傳和下載的服務,至于用戶上傳了什么、下載了什么、又把下載入口或鏈接提供給了誰,作為云存儲服務商,確實很難知曉。
與此同時,根據行政法規《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》的規定,網絡服務提供者(比如網盤服務廠商)為服務對象(比如個人或機構用戶)提供信息存儲空間,供服務對象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提供作品、表演、錄音錄像制品,只要網盤服務商“明確標示用戶”并公開“名稱、聯系人、網絡地址”等信息、“不改變存儲內容”、“不知道也沒有合理的理由應當知道”內容侵權、未直接從中獲益且接到侵權通知后予以刪除,將不承擔賠償責任。